English

浦东招商引资成功奥秘何在

1999-11-22 来源:光明日报 张雪 邓海云 我有话说

在今年全国利用外资出现下滑的趋势下,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招商引资仍然呈现了良好的趋势。据浦东新区投资项目处提供的数据显示,今年1—9月,浦东新区新批项目358个,其中有17个为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;投资这17个大项目的有美国的通用、朗讯、康宁,德国的巴斯夫,法国的阿尔卡特等世界著名大公司。

到1999年8月底,共有5793个外资项目落户浦东新区,总投资288.3亿美元,合同外资112.72亿美元。1998年,外商投资占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2%,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占新区出口总数的67.14%,税收占新区财政收入的50.9%,就业人数占新区就业人数的16%。

那么浦东新区招商引资的成功奥秘在哪里?

自党中央国务院于1990年4月18日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以来,浦东人就一直在寻求创新,创新使他们在招商引资方面成绩斐然。据介绍,10年来,他们主要在招商体制、招商方式、城市功能、城市形态、产业升级及高科技领域实施了大量创新,从而获得了今天的好成绩。

浦东开发开放之初,采取了“小政府、大社会”的行政体制,在全国开创了政府服务新体制的先河。1996年,浦东率先在全国实行“一门式”服务,把新区经贸、农发、城建、工商、税务、劳动、商检、卫生防疫、水、电、煤、通讯、文化等15个部门设立的28个窗口集中在招商中心,实行“一门受理、并联审批、两审终结”,提高了工作效率,加快了招商引资速度。

在招商方式上,浦东全面、系统地提出了招商网络制、代理制、责任制。现在浦东已经在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荷兰等国设立了招商办事处,与10家著名国际中介机构如安达信咨询公司等签订了代理招商协议。

为了推进功能开发,上海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将十大要素市场东迁浦东。1995年中央赋予浦东功能性开发政策后,浦东实现了提高城市功能上的先试先行,提高了浦东的开放度和准入度。目前浦东有3家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正式营业,有19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。除了积极拓展金融、贸易功能外,浦东还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展览机构、引进钻石交易所等,拓展会展功能,拓展城市物流功能等。

据浦东新区经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浦东新区的招商工作不仅善于创新,而且培养了一批善于招商引资的专门人才。浦东经贸局项目处是和外商接触最频繁最多的,处里许多人和那些著名跨国公司的老总既有经常的工作上联系,也保持着因服务良好而建立的私人友谊。这十年来,许多外企对处里的工作人员发出加盟的邀请,条件比对一般人更为优厚。但是,项目处没有一个人离开。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现任处长孙业利说:“去外资企业,再成功也只是一个人的成功,而我们在这里工作,却代表着浦东,代表着上海,也代表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。”

浦东的发展模式为抵御金融风险提供了借鉴经验。浦东开发之初,“以地招商”引进了大批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外资,推进了浦东形态开发。1995年基础开发初具规模后,浦东及时调整战略,把产业调整作为引进外资的重点,于是浦东的信息产业、汽车产业、电子通讯产业、生物医药产业等相继发展起来。同时,浦东坚持直接利用外资为主,间接利用外资为辅的方针,开放资本市场稳扎稳打,适度开放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初期,国外曾经有人预言,中国的金融危机可能最先在浦东爆发。时过境迁,浦东不仅没有爆发金融危机,反而外资大量涌进,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达28.93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

引进外资,增强了浦东的辐射功能,使浦东外向型经济崭露头角。1990年浦东对外投资凤毛麟角,出口贸易微乎其微。1998年浦东对外投资已经达到3.2亿元,进出口总额超过百亿美元;外省市在浦东投资项目5065个,注册资金达187.23亿元。世界500强中已经有近百家在浦东投资,有24家在浦东设立了地区总部,14家建立了投资性公司,3家成立了合营销售性公司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